发布时间:2024-02-11 来源:行业动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21〕105号),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署,进一步满足公众对政务服务从“能用”到“好用”的需求和对高效、多元移动服务的期待,快速推进“智桂通”超级应用集成建设,7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快速推进“智桂通”建设实施方案》(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2023年底前,全区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移动服务应用与“智桂通”整合接入达到2000个,集成服务内容,推出一批数据服务和数据产品,基本实现全区移动端服务和公共数据运营统一入口,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2024年底前,全区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移动服务应用与“智桂通”应接尽接,数据服务和数据产品不断丰富,移动端应用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以“智桂通”为总枢纽的全区移动端应用服务和公共数据运营体系。
在此基础上,不断健全全区移动端应用服务和公共数据运营体系,构建良好的“政用、商用、民用、客用”等公共服务生态,打造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的移动端应用服务体验,塑强“智桂通”品牌。
《实施方案》围绕以上描述的目标提出提升“智桂通”基础支撑能力、构建“智桂通”政用服务矩阵、构建“智桂通”商用服务矩阵、构建“智桂通”民用服务矩阵、构建“智桂通”客用服务矩阵、打造“智桂通”移动开放生态圈、打造“智桂通”移动终端体系、构建“智桂通”公共数据运营体系和完善“智桂通”支撑保障体系等九大主要任务。
2023年7月12日,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与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大数据与首都治理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以群众诉求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天津市政务服务办公室、河北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等学界和政府的4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就以市民诉求驱动的数字政府建设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决策的新路径、新办法和新模式进行研讨交流。
彭刚副校长表示,随着数字政府建设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议题,清华大学作为全国以及京津冀地区的重要学府,一直立足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亦大力发挥学术研究和智力支持的优势,坚持国家战略驱动、立足人民中心理念,以政务热线的高效联动和群众诉求的畅通办理为“小切口”,探索打破辖区行政壁垒、推动政务服务对接的经验、路径与机制,回答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跨区域数字政府建设的“大问题”。
工业与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并且开展2023年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将围绕重点行业大数据应用、数字化治理应用、数据管理和流通、数据安全管控等4大领域13个方向,遴选一批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通过树立一批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突出、应用效果良好、示范作用明显的大数据领域标杆,推进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3、中国信通院联合发布《数字政府蓝皮报告——业务场景视图与先锋实践(2023年)》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立足新发展阶段,从全局谋划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如何精准把握新的时代要求,以全局性视野、战略性高度整体谋划数字政府建设,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是一项重大课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政务服务中心、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成立项目组,共同编写了《数字政府蓝皮报告——业务场景视图与先锋实践(2023年)》,并于2023年7月19日在2023(第二十二届)中国互联网大会数字政府论坛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从国家对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出发,立足时代发展需要,结合各地建设实践,绘制形成数字政府业务场景全景视图(2023年),并从场景市场需求潜力与获取项目机会两大维度出发,将场景的市场供需格局进一步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发展阶段,提出了业务场景建设的五方面建议,发布面向业界征集的15个数字政府业务场景建设先锋实践案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表示,《办法》是在区块链、汽车数据、算法推荐、深度合成等立法之后,中国对新兴领域立法的又一次探索。有利于充分协调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提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鼓励措施,另一方面明确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底线,构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精细化治理体系,有利于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为世界贡献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杨建军表示,怎么样发展好、运用好、管理好生成式人工智能,慢慢的变成了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发布的《办法》,将从政策法规层面为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举措。同时,《办法》作为国际上首先出台的积极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的专门立法,为有序开展相关管理工作明确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