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01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载人航天、南水北调、东数西算……在中国经济地理版图上,一大批惠及当下、着眼未来的大国工程相继问世,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画卷。一个个大国工程展现时代风范,筑牢未来发展基石,托举起亿万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中国梦,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从提出设想到建成运行,三峡工程已经走过了百年岁月。自下闸蓄水以来,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等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有力推动了长江沿线经济发展。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和卓越实践,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
2024年1月1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船舶有序通过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工程采用分期导流方式,分三期进行实施工程,以中堡岛为分界点向两侧延伸,分别修建左岸和右岸大坝。这是中堡岛的原始地貌(资料照片)。(图源:新华社)
“三峡水力之富,甲于全世界。”“四川平原之水,以宜昌峡为惟一出路。”缘于长江三峡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天然地形,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提出:“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三峡水力开发的设想。
新中国成立后,三峡工程纳入国家战略。1953年2月,主席在讨论长江防洪时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啥不集中在三峡卡住它呢?1956年6月,畅游长江写下“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雄奇诗篇,传递出截江驯水的壮志豪情。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建设三峡工程日渐可行。但因工程关系重大,涉及巨额投资、环境保护、水利安全、移民安置等诸多问题,三峡工程一直在进行周密论证。1986年至1988年,国务院重新组织412位专家进行三峡工程论证工作,大多数专家觉得,建设三峡工程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时至1992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经过两年前期准备,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一座中国人从未攀登过的水电高峰,来自全国各地的水电建设者云集三峡工地。
1997年10月上旬拍摄的三峡工地全景图。当年,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工程顺利转入二期施工。(图源:新华社)
一组时间节点标注了工程建设进度的日新月异: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2003年,三峡工程如期实现蓄水135米、船闸试通航、首批机组发电;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年,三峡工程地下电站全部投产发电;2016年,三峡升船机进入试通航阶段;2020年,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23年10月2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拍摄的水位上涨后的三峡水库(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三峡工程规模宏大,其建设曾遇到过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全国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历经数十年科技攻关,挥洒心血和汗水、充分的发挥聪明才智,在枢纽工程和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安装和调试等方面解决了诸多世界级重大技术难题,创造了一系列世界奇迹——
三峡大坝是三峡工程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部分,它的总体长度达到了3335米,坝体高度为185米,使用的混凝土总量达到了1700万立方米。三峡大坝混凝土浇筑施工强度极高,采用以塔带机连续浇筑为主,门塔机、缆索起重机浇筑为辅,计算机全过程监控的混凝土快速施工新技术,连续3年年浇筑量超过400万立方米,创造了548万立方米的新世界纪录。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最大水深60米,截流流量8480立方米每秒至11600立方米每秒,截流综合难度为世界之最。工程建设者首创深水平抛垫底、单戗堤立堵截流技术,解决了超大水深、大流量截流技术难题,创造了截流施工24小时抛投强度19.4万立方米的世界纪录,并确保了截流施工期间长江航运安全畅通。
三峡工程二期围堰施工最大水深60米,挡水水头高、工程规模大,技术复杂性和施工难度世所罕见,施工期又遭遇1998年大洪水。通过创新工艺工法,围堰在短短6个月内填筑至度汛高程,经受住了四个汛期的考验。
三峡水轮发电机组推动了重大机电装备国产化,使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具备了70万千瓦水电机组自主设计、制造和安装能力,掌握了发电机全空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三峡双线米,是全球顶级规模、连续级数最多、技术条件最复杂的内河船闸。通过科技攻关,取得控制爆破、岩体锚固、高水头船闸水力学、超大规模人字门制造安装等几十项重大技术突破,推动我们国家内河大型船闸技术位居国际领先地位。
三峡升船机是世界上顶级规模、技术上的含金量最高的垂直升船机,过船规模为3000吨级,最大提升重量15500吨,最大提升高度113米。它系统众多,功能复杂,大部分设备型式及运作方式为国内首次采用,其设计、制造、安装等技术难度和规模均为升船机世界之最。
回望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从技术到管理,三峡工程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敢于创新的坚实道路。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工程建设已有20多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00多个科技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各种发明专利达700余项,建立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100多项,同时创造了100多项世界纪录。
2024年1月11日,船舶行驶在三峡大坝上游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水域(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作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造福亿万百姓的世纪工程,三峡工程投入运行以后,全面发挥综合效益,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三峡工程紧邻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荆江河段,能直接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的95%以上。三峡工程未建之前,自汉初至清末2000余年间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三峡工程建成之后,通过其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调蓄,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截至2023年12月底,三峡工程累计拦洪66次,拦洪总量2088亿立方米,2010年、2012年、2020年入库最大洪峰均超过70000立方米每秒,经过水库拦蓄,削减洪峰约40%,极大减轻了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为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营造了安澜环境。
2020年8月19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启泄洪深孔泄洪(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三峡电站是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共安装34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截至2023年7月,三峡电站已累计发出16000多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力支持了华东、华中、广东等地区电力供应,成为中国重要的大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三峡输变电工程覆盖了长江经济带华中、华东和广东电网,各区域电网之间能够得到事故备用和负荷备用容量,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同时,工程的建成和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使电网动态调节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抵御事故冲击的能力得到提高,并为推动全国范围的电力市场建设和电力交易创造了有利条件。
长江是沟通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的交通大动脉。三峡工程通航即三峡船闸运行后,进一步发挥了长江航运优势,吸引了产业加快向沿江地带聚集。库区航道等级由建库前的Ⅲ级提高到Ⅰ级标准,5000吨以上船舶成为三峡过闸主流船型;蓄水后,平均每年水上交通事故数量下降了2/3。近年来,三峡船闸过闸货运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5月底,三峡枢纽货运量达20.81亿吨,助力黄金水道的效益充分发挥。
2023年11月29日在重庆奉节县拍摄的长江瞿塘峡风光。(图源:新华社)
发挥保障长江流域供水安全、改善中下游枯水季水质、有利于南水北调等方面的水资源配置作用;当下游河段遇干旱灾害、重大水污染及海损事件时,发挥应急调度作用……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后,具有兴利调节库容165亿立方米,成为中国重要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三峡水库“蓄丰补枯”,每年枯水季节为长江中下游补水200多亿立方米。截至2021年12月,三峡水库连续12年成功实现175米蓄水。截至2022年12月,三峡工程累计为长江中下游补水超3300亿立方米。
三峡工程运行后,可减少洪水淹没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减少汛期分流入洞庭湖的洪水和泥沙,减缓洞庭湖的淤积和萎缩;三峡电站投产以来,累计发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8亿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2亿多吨;三峡工程改善航道和水域条件,库区每千吨公里船舶耗油量显著下降,为建设长江绿色生态走廊创造了条件……三峡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的有益作用,同样意义重大。
正如习在视察三峡工程时指出:“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新中国经济75年 大国工程(一)南水北调 —— 奏响清澈与繁荣的交响乐
新中国经济75年 大国工程(二)东数西算 —— 加速织就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新中国经济75年 大国工程(三)青藏铁路 —— 创造伟大壮举和一大奇迹
新中国经济75年 大国工程(四)三峡工程 —— 开创世界水电工程建设之最
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成就,看到了中国实现高水平...
6月25日,嫦娥六号在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是人类探月迈出的全新一步,也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靠科学技术创新培育新动能。”习日前出席全国...
“三军之势,莫重于将。”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军队建设全局、关系未来战争胜负。抓住了干部队伍建设这件大事,...
?中新社北京6月28日电(记者马帅莎)中国国家航天局28日在北京举行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
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和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工作体系;规定了...
集中在中文学术期刊发布,也是中国首次系统性在学术期刊上介绍和展示该先进的技术。该专刊积极推动中国自主...
中新网6月28日电国家铁路局28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23年铁道统计公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铁路旅客...
走过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历久弥新?中新社北京6月28日电题:走过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历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