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专 题-新闻专题-根在基层青春担当-交流分享

发布时间:2024-06-16 来源:资料下载

  29日,我幸运地被选中参加“根在基层·青春担当”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调研实践团,与来自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家地震局、中国证监会、南水北调办以及水利部系统的其他

  名青年干部一起,赴重庆市基层水利部门(云阳县)开展以水利扶贫工作为重点的调研实践活动。这次调研时间虽短,却给了我一个难得的走进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的机会,能够近距离的与基层干部、基层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心贴心的交流,进一步探索基层的真实的情况和明显问题,对于经常坐在办公的地方看文字材料、时常自嘲闭门造车的我来说,弥足珍贵,收获良多。

  调研团中很多团员和我一样,都是第一次来到重庆,更是第一次来到云阳,通过当地的介绍,我们对重庆和云阳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了解:重庆境内山高坡陡,河流纵横,长江、嘉陵江、乌江纵贯全境,流域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有510条,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42条;尽管全市多年过境水资源量有383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却只有1700多立方米,为全国中等水准的75%左右;全市38座县城、800多个乡镇不同程度存在洪旱隐患,年均发生近10次强度不等的区域性洪旱灾。整体看来,重庆不仅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特大型城市,也是一个大小河流多、缺水人口多、洪旱灾害多的直辖市。而我们此次调研实践的目的地云阳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总人口137万人,2013年水资源总量近1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156立方米,低于重庆市中等水准。云阳不仅是人口大县,还是移民大县。三峡工程号称“百万移民”,云阳作为库区移民第一大县,移民人数最多、动迁人数最多、外迁人数最多、县城搬迁最远,涉及动态移民16万,集中外迁移民4.3万,占三峡库区外迁移民的三分之一,有“百万移民看云阳”的美誉。除此之外,云阳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水利部6个定点扶贫县之一。带着这些初步印象,调研团一行马不停蹄奔赴云阳,开始了为期6天的调研实践活动。

  高阳镇是云阳县农村移民最多(约2万多人)的地区,有“云阳移民看高阳”的说法。云阳县高阳镇建全小学,是我们调研实践活动的第一站。这是当地的一所贫困小学,目前一至六年级共有9个班、301名学生和30多名教师,学生大多数来源于附近的几个村,其中有90多名是住校生。我们走进一间教室,将节水小书包和精美文具送到每个孩子手中,他们露出羞涩而腼腆的微笑,轻声说着“谢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的团员为孩子们上了一堂“节水课”并穿行了问答互动,虽然起初有些拘谨,但在我们的鼓励下,孩子们还是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受到老师表扬后便露出自豪的笑容。看到他们求知的眼神和开心的笑脸,我们都觉得不虚此行,希望能为这一些孩子们播下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种子,从小就培养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良好习惯。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努力让所有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水,是政府应尽责任。“十二五”以来,云阳县先后新建、改(扩)建集镇水厂38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992处,人饮集雨池1280口,有效解决和改善了62.11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路上,我们先后走访了云阳县黄石水厂、杨柳水厂、草场水厂等多个供水水源工程。以杨柳水厂为例,黄石镇全镇共有8座这样的村级简易水厂,平均每村1-2座,通过中央和省里逐级配套,共投资20多万元建设完成,社会效益很好,能就近且便利的给周边大片地区和群众供水。在高阳镇建全小学,以前学生们的所有用水都是在山上自挖水塘通过水管引水,目前学校卫生间的用水仍然是自引水,水质比较浑浊。在工人师傅的耐心指导下,我们为一栋教学楼安装了新的市政用水管道,今后学生们就可以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了。目前,云阳县按照每人729元的补助标准,只需每户农民支付300元(主要是水表、水龙头、闸阀等用户端设备器材的费用),就能接入自来水。在黄石镇,我们全体团员齐心协力,为贫困户李大爷、张大娘一家接上了集中供水管道,当水龙头一拧开、清水哗哗流出时,老人高兴的合不拢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那一刻,我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赢民心”的工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任务,让广大农村居民喝上洁净、安全、放心的水是政府的基本任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云阳县是农业大县,主要的经济林果有柑橘、李子等,也是全国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现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55座,山坪塘19290口,在建中型水库2座。“十二五”以来,为解决农田灌溉问题,按照“群众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社实施、乡镇(街道)统筹、部门负责、县级考核”的原则,云阳县完成病险山坪塘整治4800口,新建塘坝278处,新建微型蓄水池613口,新修、整修干支渠道112公里,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3.4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2提高到0.49。在高阳镇建全村,我们与基层水利工作者共同参加了渠系维修整治的劳动。在黄石镇,我们重点调研了山坪塘整治工程建设情况。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思路,黄石镇在工程建设前期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宣传发动,在施工建设时期通过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协调矛盾、统一施工管理、统一后期管护等一系列措施,顺利完成了全镇439口山坪塘中288口的整治任务。当地干部和群众普遍反映,山坪塘整治具有省投资、不征地、不移民、见效快、保安全、促进灌溉、水源保障等7大好处,对于改善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状况、提高贫困区县灌溉保障能力尤为重要。

  通过此次重庆市基层水利部门(云阳县)的调研实践活动,结合自己所从事的水利立法工作,我对水利扶贫工作有了一些思考,和大家交流分享,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一是如何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工程“建得成”。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格外的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前四年累计解决了2.46亿农村居民和34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占规划人口的82.7%;近三年,各级政府农田水利年均投入1000多亿元,占全部投资60%,农田水利保障能力得到较快增长。但是,投入不足仍然严重制约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全国县级农田水利规划,2010-2020年全国农田水利投入至少需要1.8万亿元,近五年农田水利投入不足6000亿,尽管是历史上投入最多的五年,但投入缺口仍然较大;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上,各地情况不同,工作进展也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一些地方自然条件差,居住分散,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因此,有必要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发展方向、定位和布局,履行投入主体职责、处理好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关系,形成合力,推动发展。

  二是如何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工程“管得好”。目前,全国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或政府发布了农村饮水安全法规;由水利部负责起草的行政法规《农田水利条例》已报送国务院审议,力争2015年内颁布实施,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其复杂性,很多地方今年解决了,明年情况又不稳定了,可能水质变化了,也也许会出现旱情没水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薄弱,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制度、经费不落实,有人用、无人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有必要以健全法规制度、政策支持和规划体系为目标,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促进长效运行,进一步创新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和提高管理上的水准,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如何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工程“用得起”。凡是安装了水管和水表的农户,都应该按用水量收取水费,是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共识。这不但可以补贴供水企业的部分运行经费,还可以逐步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免费用水观念,提高节水意识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但是从现实来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困难,平均水价不足供水成本的40%,水费实际收取率不到60%,严重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维护。因此,有必要坚持节水优先,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以促进农业节水增效为目标,以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积极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以降低农民水费支出。

  四是如何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工程“长期受益”。近年来,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各地积极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财政适当补助政策,将中央统筹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资金部分用于工程管护补助;加强完善和推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县级“三项机制”,快速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护机制建设;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能力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多元化发展。但是,大中型灌区、泵站等工程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财政补助尚未落实到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仍然滞后,还存在产权不清楚、管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和经费无渠道等问题;一些乡镇水利站被撤并,大部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缺乏必要的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因此,有必要继续巩固灌区、泵站等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足额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快速推进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和管护经费;进一步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总结形成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典型、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