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09 来源:技术支持
北京時間9月3日,秀山巨豐堰成功入選2024年(第十一批)国际灌溉工程遺產,這也是我市首個国际灌溉工程遺產。
巨豐堰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為1767年當地居民集資建筑,是秀山縣農業生產灌溉取水的首要堰渠。在長達257年的時光裡,巨豐堰一向“堅守崗位”——2022年,重慶遭受千载难逢高溫干旱,巨豐堰灌溉區的1.6萬畝農田因水源有保证仍保証了生產。
更令人叫絕的是,运用平江河的天然落差以及所需灌溉范圍分級攔河引水,巨豐堰早在200多年前便通過三層“立交”形式實現了高水高用、低水低用。
近来,記者走進秀山巨豐堰,了解這座重慶仅有国际級水利遺產中蘊含的古人治水才智以及巨豐堰的“申遺”故事。
9月1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烏楊大街螞蟥村,泥河(平江河支流)穿村而過,靜靜流动。河边,永豐堰干渠向泥河下流延伸﹔干渠上方6米處,巨豐堰干渠經三拱橋渡槽跨河,向平江河下流扩展。
“我們榜首次見到巨豐堰,便被這座‘古代立交’所震慑。”中國水利學會水利史與水利遺產專委會會長譚這樣表達對巨豐堰的榜首印象。
譚和巨豐堰的榜首次“見面”是在2020年。那一年,她在一份全國文物普查資猜中看到了秀山巨豐堰的姓名,當即聯系了重慶市水利局。
“當時,我們成立了水文明研讨院,正對重慶的水利遺產進行发掘、整理。”重慶市水利局黨組成員、二級總監羅治洪告訴記者,在得知巨豐堰有几率存在的價值后,我们非常欢喜,榜首時間和專家團隊一起到秀山實地调查。
專家團隊驚喜地發現,雖然始建於200多年前,且歷史上經過十余次維修,但巨豐堰保存非常无缺,工程體系仍坚持發展完善——渠堰總長41.5公裡,一向在發揮灌溉功用,灌溉面積達1.6萬畝。
團隊發現,巨豐堰的建筑見証了西南地區“改土歸流”后農業經濟發展和民族融合的歷史進程,具有深沉的歷史文明價值。
秀山縣水利局黨組成員龍祖華告訴記者,秀山在元明時期的區域管理實行土司准则,生產生活方法以漁獵為主。清雍正時期“改土歸流”,秀山的“平茶土司”被廢,大批漢人遷入開荒種地,農業灌溉用水需求激增﹔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秀山當地居民請官府测量田土面積,集資建筑了巨豐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秀山又攔泥河(平江河支流)水筑壩建筑了永豐堰,經過不斷擴建改造,巨豐堰沿用至今。
巨豐堰建筑后,對當時的秀山農業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促進效果。《秀山縣志》記載:“平茶地壩,月旗數裡,沃壤連塍,以饒衍名一縣。其巨豐永豐二堰,並萬金之工也,平渠引溉,利潤千頃,故附郭西北諸鄉,膏腴偁最。”
專家組實地调查后,建議當地將秀山巨豐堰申報国际灌溉工程遺產。自此,巨豐堰“申遺”之路開啟。
“我們先后七次到秀山實地调查。”譚介紹,越研讨,越能發現巨豐堰在渠首、渡槽、渠系、操控等方面的獨特性,“研讨巨豐堰對丘陵山區灌溉工程建設意義严重。”
比方,巨豐堰的渠首工程,即位於清溪場大街芒洞村芒洞橋的攔河壩,在平江橋上斜向而建,河水被引流到芒洞橋一側的巨豐堰取水口后,源源不斷流向巨豐堰渠系。
龍祖華介紹,攔河壩斜向引流,將原先順著天然河道流动的河水悉数引向一側,河水流速得以加速。這樣,在枯水期能保証更多的河水被引进巨豐堰干渠﹔汛期的河水裹挾著泥沙而來,流速越大泥沙越不容易沉積,在進入取水口前便能通過排沙閘沖走下泄,從而實現干渠“多引水,少引沙”。
說到科學性,就不能不提三拱橋。三拱橋位於烏楊大街螞蟥村,因一個大拱帶兩個小拱而得名。它不是一座單純的橋,還是巨豐堰主渠的渡槽,橋高12.5米,能够過水、行人。據考証,它是现在中國現存时代最早、規模最大、仍在运用的砌石渡槽。
三拱橋的獨特之處,在於其所處的方位。它正處於巨豐堰、永豐堰與泥河交匯的方位,在這裡,巨豐堰主干渠、永豐堰主干渠與泥河呈“渠—渠—河”三層“立交”散布,從而形成了高水高灌、低水低灌的特征灌溉形式。
龍祖華介紹,巨豐堰、永豐堰地点的清溪場大街、烏楊大街灌區,自古以來便是秀山的糧油基地。巨豐堰投入運行后,解決了丘陵山區高區的灌溉問題,但低區的灌溉缺水情況任旧存在。為此,當地居民在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建筑了永豐堰。永豐堰引的是平江河支流泥河水,筑攔河壩的地点地便是現在的烏楊大街螞蟥村三拱橋下。當時,巨豐堰已通過三拱橋渡槽實現跨泥河,永豐堰又正好從橋下通過,加上旁邊流动的泥河,從而形成了三層“立交”的奇觀。永豐堰建成后,由於泥河水量小,來水不夠,當地群眾強烈要求擴建。於是,上世紀五六十时代,秀山新建黃角堰,引平江河水為永豐堰補水,不光將灌區面積從近千畝擴大到4000畝,還避免了泥河因缺水斷流。
譚告訴記者,在常見的灌溉工程中,要實現高水高灌、低水低灌,大多通過盤山途径等方法實現,像秀山巨豐堰干渠、永豐堰干渠這樣一高一低兩條途径立交的方法,在古代少之又少,至今仍在正常运用的古代水利工程更是罕見,堪稱古代丘陵山區科學运用河流的模范。
據了解,隨著近幾年知名度和影響力逐渐擴大,全球越來越多的古代水利工程開始参加国际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申報队伍。
申報国际灌溉工程遺產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工程具有百年以上歷史,二是现在仍在發揮效果。“這兩個條件我們都具備了,但仍有若干‘短板’需求補足。”羅治洪介紹,秀山縣組建了作业專班,對巨豐堰的歷史文明價值、工程技術價值等進行了深化发掘,重慶市水利局也從方针、資金、項目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
隨之,一系列效果相繼“问世”:比方現存在灌區的四道碑文,詳細記錄了保证堰道和渡槽安全運行拟定的管理准则,記載了渡槽的建筑歷史和加固、重建等相關事宜,具有深沉的中國古代水文明底蘊。
對於巨豐堰的歷史文明和工程技術價值,國際灌排委員會戰略組織委員會主席、灌溉遺產評審委員會主席給予高度評價:“巨豐堰歷史悠长,斜向堰安置、疊梁式排沙閘、進水口、台渠、渡槽等結構合理,布局科學,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治水理念,充沛體現了古代中國公民的才智結晶。”
羅治洪介紹,近年來,重慶水利努力於做好水利文明遺產的发掘、保護、研讨、宣傳和运用,專門成立了水文明研讨中心,對全市水文明遺產資源開展調查了解,共收錄水文明資源2139項,开始篩選出重慶重要水利遺產38項,其间许多水利遺產都具有极端严重價值,如涪陵白鶴梁題刻、綦江夫妻堰、永川仙龍飛渡渡槽等。
现在,重慶正積極推動白鶴梁題刻與埃及尼羅尺聯合申報国际文明遺產作业。(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龍丹梅)
公民網重慶9月3日電 (劉政寧、姚於)9月3日,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音讯:鑒於當前全市已有20個區縣因旱受災,且后續旱情將進一步發展,經市防指會商,根據《重慶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市防指決定於9月3日10時啟動全市抗旱Ⅳ級應急響應。 據氣象部門測報,8月以來,重慶全市連晴高溫,氣象干旱持續發展,預計9月全市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大部分地區有輕到中度氣象干旱、部分侧重,高溫天氣過程將持續到9月13日前后。…
蔡忠帶著妻兒,為羅慶華送來錦旗。朱雋攝 9月1日下午,來自貴州的蔡忠帶著妻兒來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榜首醫院,為醫生羅慶華送上一面錦旗。…
公民網重慶8月31日電 8月30日17時,隨著最终一輛移動電源車抵達重慶潼南,由國網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省電力公司調配的50台移動電源車悉数抵渝,並分赴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下屬11家供電公司,在負荷尖峰期間並網運行,為當地供给用電保证服務。 國網湖北電力10台移動電源車抵達重慶開州。…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