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04 来源:技术支持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中国人民正朝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共同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2023年,是水利高水平发展极为关键、极具挑战的一年。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水利人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主题教育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水旱灾害防御夺取重大胜利,国家水网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有力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入推动,江河湖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水治理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
4月,广东湛江,习考察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
10月,江西南昌,习第4次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水平发展为主题召开座谈会,强调逐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11月,河北涿州,习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也包括水利现代化、应急管理现代化”,“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大幅度提升水利设施、防汛设施水平”。
从一水到一域,由战略至笃行,无论江河战略,抑或国家水网,在习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治水事业正朝着既定蓝图乘势而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有分量的水安全保障。
5月,《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公布。一年间,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有序推进。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实现通水,福建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江西花桥水库工程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工程快速推进。随着一批重大工程实现重要节点目标,从全局高度通盘优化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加速形成。
省级水网规划建设工作同步推进,广东、浙江等7个省份作为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持续推进,第二批省级水网先导区、第一批市级和县级水网先导区接续启动。农村供水、灌区现代化建设改造快速推进,全力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
随着工程的加快建设,水利有效投资逐步扩大。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1996亿元,继2022年之后再次破万亿,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回升向好作出积极贡献。
2023年,我国气候极端反常,暴洪急涝、旱涝急转,水旱灾害防御迎来大考。
7月28日至8月1日,海河流域遭遇1963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8天内7次主持专题会商,逐河系超前部署,逐河系主动出击,逐河系科学防控,立体化打响防汛抗洪攻坚战。
防御洪水,重点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排兵布阵”。整个海河流域155座大中型水库全部投入运用,8个蓄滞洪区及时启用。“一个流量、一方库容、一厘米水位”精细调度,打好水库这张“王牌”,用好蓄滞洪区这张“底牌”,确保了流域防洪安全。洪水安然归海,入冬后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如火如荼。
这一年,水利人坚决扛起防汛天职,牢牢把握防御主动,有效抵御全国主要江河4次编号洪水、708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49条河流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有效应对局部地区严重旱情,水旱灾害防御夺取重大胜利。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还水于河,还水于地下。88条(个)河湖母亲河复苏行动开展顺利,京杭运河实现第二次全线年断流以来,首次实现全年全线有水;西辽河干流水头近25年来首次到达通辽规划城区界。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治理成效显著提升。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推动建立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水土保持率纳入美丽中国建设和全国水土保持规划评估指标,覆盖全国范围的水土保持遥感监管有序推进,长江上游等重点区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实施,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和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快速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呈现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的良好局面。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与创新,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路上永恒的主题。一年间,水利人在改革攻坚和创新探索中寻求突破,谋求跃升,水利高水平发展的强劲动能正在加速聚集。
这一年,水利人用创新挖潜力、添动力,不断创造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硕果。
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正式对外发布,七大江河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相继实施,数字孪生水利框架体系基本形成,94项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任务顺利完成,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稳健起步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治水管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准不断提升。
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等建设不断推进。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启动数字孪生水网建设;三峡、小浪底、大藤峡等11个重大工程的重点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49处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全面启动,内蒙古河套灌区、山东位山灌区等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有效提升科学调度和精细化管理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水利科学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完备。3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实施,流域产汇流等6项水利专业模型研究进展顺利;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水利部白蚁防治重点实验室组建,第二批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积极地推进,水利科学技术创新基地体系进一步优化。
促进科普与科学技术创新协同发展。2023年全国科普日水利主场活动暨水利科普周启动式成功举办,都江堰水利工程、“禹龙号”大坝深水检测载人潜水器等现场科普,19项优秀水利科技成果入选主场展览。
5月,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现场会在云南省元谋县召开。元谋县抓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牛鼻子”,在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中进行深度革命,丙间灌区1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引入社会资本3.08亿元,两手发力实现政府、社会资本、群众三方共赢。
放眼全国,浙江丽水市创新推出取水权“取水贷”,完成“取水贷”授信307亿元,发放贷款101.8亿元;四川、宁夏完成黄河流域首个跨省区域水权交易;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福建长汀县成功完成,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节水贷”融资服务在安徽、吉林、内蒙古、辽宁、广东等多省(自治区)成功落地……推进水价改革,推进水资源税改革,激励水权水市场,全方位调动改革内生动力。
国家防总批复设立辽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我国七大江河及太湖的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全部成立。流域治理管理充分的发挥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等体制机制作用,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不断的提高流域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
这一年,以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为重要着力点,水库运行管理被赋予新的涵义。《水利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的指导意见》出台,329座试点水库和65个先行区域建设有序开展,水库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完善。
2023年,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黄河“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迈入有法可依的崭新阶段;水法、防洪法修改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配套制度建设深入推动;《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修订)公布施行;黄河干支流目录发布;节约用水条例(草案)修改完善;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建立加快推进;水治理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
从长江大保护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谋划推动,水利发展的高质量底色愈加鲜明。
紧盯8亿多农村居民饮水问题,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供水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优先推进,全国开工建设农村供水工程1.88万处,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0%,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60%。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配置率达80%,让城镇和乡村居民共饮“放心水”。
浙江湖州,将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作为高质量建设幸福河湖的价值遵循,不断深化河湖长制,为浙江省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提供“湖州模式”生动样本;安徽滁州,从安全、生态、美丽、富民向“幸福”汇聚,明湖成为城市新名片;福建漳州,“九九挹翠碧水宜人城,玉带缀锦闽南水乡境”的九十九湾幸福场景成为百姓幸福源泉……河湖与幸福在河湖长制不断深化、河湖治理迭代升级中加快裂变、实现汇流。
这是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重要突破:自6月以来短短半年时间,广东省级水经济试点完成超18亿元的年度投资,其中社会投资近15亿元,占比之高,映射了社会资本对水利高水平发展的信任和信心。
以一域看全国。一年来,福建、浙江、贵州、山东等多地在乡村振兴中努力探索打通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体生态价值转换路径通道,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生态好水变身经济活水,以“一域之光”汇聚起“两山”转化的“灿烂星空”,美了乡村,富了人民。
水脉亦文脉。在习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中华大地水文化力量迸涌而出、澎湃向前。
随着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纳入流域法治内涵,并迈出实质性步伐;《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公布,逐步提升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社会共识;注重水利遗产挖掘与保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数量达到34项。
水利部召开水文化工作推进会,快速推进水文化建设。一年来,水利系统研究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深化水文化研究,开展水利遗产调查保护,大力宣传推广水文化,总结治水经验,讲好水利故事,在水文化赓续传承中汲取精神滋养和潜力后劲。
3月,在美国纽约召开的联合国水大会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开幕式,并在一般性辩论发言中提出四点倡议,得到来自不同国家业内专家的赞扬和认可。9月,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在北京开幕,李国英部长作主旨报告,指出中国水利部将坚定不移践行习“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一同推动全球水治理改革与发展,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水治理新篇章。
以中国治水理念、治水智慧和治水经验为全球水治理体系变革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彰显大国担当。
风雨兼程一路歌。踏入新征程,水利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将面临新的使命。展望未来,更加需要精准把握水利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职责定位和坐标方向,找准找实水利工作服务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在加快水利现代化步伐中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协同推进、良性互促。我们期待,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水利人团结之力更加凝聚,奋进之姿更加昂扬,以一以贯之的水利担当,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