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灌溉让广袤农田“智慧”饮水

发布时间:2024-05-22 来源:技术支持

  5月8日,吴忠市利通区金银滩镇东沟湾村的高标准农田里,一株株嫩绿的西蓝花苗在现代化自动喷灌下肆意舒展。

  今年4月底,东沟湾村渠道间的测控一体化闸门开启,村民们纷纷提着铁锹去打田口。清澈的河水顺着一条条蜿蜒的渠道,源源不断地流进一片片孕育生机的农田,也滋润着村民们的心田。

  “以前最大的矛盾就是淌水问题,村民们在渠边一站一上午,水也是一排一上午,手动开关闸门费工、费时还费水。现在都是‘一把锹’淌水,等农田‘喝饱了水’,村民也就各自回去打工了。”东沟湾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兴峰一边说着,一边打开微信小程序里的测控一体化闸门全渠道控制管理系统,电子设备屏幕俨然变成了一幅“田管图”。

  王兴峰感慨道,随着管水的技术方法越来越先进、智能,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后,用水户过去大水漫灌、纵水入沟的用水习惯随即改变,水量测算、水费收缴也从“糊涂账”变成“精细账”。

  在汉渠的东沟湾段渠边,管涵式测控一体化闸门流量计与传统灌溉闸门邻近而立。测控一体化闸门是自动调控水量的智能灌溉系统的核心设备,集用水计量和控制于一体。灌溉时,下游用水户一旦取水,渠道水位就会下降,闸门自动调节补充水量,使水位达到设定值,依次向上游传导,渠道上的每扇闸门自动调节,达到全灌域智能配水和计量,实现农田灌溉“按需供水”。

  “当日用水量184.60立方米”“本年累计用水量16098.41立方米”……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民鑫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灌区业务应用平台实时显示着各闸口的运作时的状态,液晶显示屏上的数据揭开了农田灌溉的“水密码”。

  “各村灌溉面积、年度用水指标等在系统里一目了然。啥时候开闸、闸门开多大、淌多少水,都能在电脑上精准操控,即开即停、智能管理,极大的提升了淌水的精准率。”利通区高闸镇民鑫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梅南薇和记者说,每天哪块地里淌了多少水,点点鼠标就能精准算出来。当本年度用水指标超过50%,系统便开始预警。

  “我们承担了利通区现代化生态灌区的规划、设计、管理、运行等,这里所有的数据都是由我们生产的闸门提供的。”宁夏潞碧垦自动化灌溉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琪说。

  记者在该公司装配车间看到,箱涵式测控一体化闸门流量计、管涵式测控一体化闸门流量计等800台设备一一陈列,工人们正在加紧组装。解决了利通区66万亩农田灌溉大问题的小闸门,便是从这里“走”向了田间地头。

  灌区节水,用水计量是重点。该公司自参建利通区现代化生态灌区以来,全灌域规划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1028套。“按照设备使用期40年折算,亩均年设备成本仅7.5元,实现科学配水,缩短灌溉时间,节水幅度逐年增长20%。”袁琪介绍。

  随着近几年网络技术的发展,宁夏潞碧垦自动化灌溉设备有限公司不断突破科学技术创新瓶颈,把原有的窄带超短波通讯提升为4G通讯,提高了通讯效率和稳定能力;把原有的单一的太阳能供电系统提升为现在的多种供电方式,把原有的单一的铅酸蓄电池供电转变为现在的锂电池供电。

  管好用好流向田间的每一滴水,种粮户就有了增收致富的希望。利通区作为宁夏“四水四定”试点县,在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过程中,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在现代化生态灌区每个渠口建设电子一体化节水闸,全力为高标准农田灌溉装上“智慧大脑”,严格管控和精准计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管”。

  截至目前,测控一体化闸门已安装837套,利通区农田灌溉实现计算机远程自动化控制。自动上传软件系统自动统计,实现日用水量日报,为农田灌溉提供安全、公平、可靠、灵活的供水服务。这让利通区的水资源总量控制、精细化管理产生了有力抓手,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得到了更大保障。(记者李良见习记者杨玉瑛)

  5月8日,吴忠市利通区金银滩镇东沟湾村的高标准农田里,一株株嫩绿的西蓝花苗在现代化自动喷灌下肆意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