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区集成打造黄河流域水资源 节约集约利用新样板

发布时间:2024-06-16 来源:配套硬件产品

产品介绍

  近年来,垦利区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方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集成破解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难题,创新突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资源超载治理、数字水利先行先试等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级试点2个、省级试点4个。

  聚焦破解农业用水效率低、节水意识弱问题,率先在全市开展试点改革,通过健全农业水价、建立奖补机制、探索合同节水等方式,实现农业节水减排、增产增效。

  以水价为杠杆撬动节水。科学确定分类分档终端水价,出台《关于制定农业用水终端指导价格的通知》,定额内用水按分类水价收费,超定额用水按终端水价1.5倍、2.0倍累进加价收费。以奖补为手段激励节水。制定奖补办法,按用水权与用水量差额确定节水量,并按占总节水量的比例进行奖励,累计发放奖补资金110余万元。以合同为约束倒逼节水。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节水技改+长效运营机制+节水效益共享”市场化节水新模式,以合同形式对节水目标、节水投入、节水技术、运营管理、收益分配等进行约束,实现共赢共享。以运维为保障推动节水。国内首创水利信息化项目EPC+EW+O(设计采购安装、延保和运维全链条一体化)建管模式,破解信息化项目建后硬件检修和软件运维痛点,故障修复1小时快速响应。提前2年完成改革目标任务,2023年8月,入选全省首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

  聚焦破解水资源超载治理难题,以水权交易、水系连通、减量替代为突破口,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精准破题水权交易改革。率先探索“水源置换、价水分离”水资源市场化交易新模式,推进黄河水、长江水水源置换,两年完成3200万方水权交易。

  高标准推进全域水系贯通,高标准编制现代水网规划,着力构建“一轴三库、三纵五横”现代水网,形成以水库为节点,河渠为脉络,河、湖、库、渠互连互通的水网体系。创新实施农业用水减量替代。建立以低耗水高产出优势农业产业替代高耗水低产出粗放农业产业用水模式,水资源“方均效益”提升到原来的13倍,年节水2500余万方。全力推行工业节水减排。坚持园区水源统一供给、回收,实行企业间串联用水、梯级用水、循环用水,实现废水“近零排放”。2023年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7.86%、38.05%。连续3年实现引黄不超载,提前一年建成国家节水型社会。

  聚焦破解治水管水力量薄弱、效能低下问题,集成打造多系统一体化“都水”智慧水利平台,实现水利工程“一张图”、水利事务“一张网”。

  打造“网上巡河”新场景,破解河湖管理“力量薄弱”难题。采用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热成像等技术,建设“智能巡河”应用场景,及时发现、处置涉河问题,变“人工巡查”为“智能巡查”。开发“自动辨识”新功能,破解水旱灾害“被动防御”难题。建立危险源和管控措施数据库,利用气象预报、水文分析、动态预警等技术,实现风险智能辨识、灾害阈值报警,预留防灾减灾“提前量”。安装“智慧测控”新终端,破解供水服务“粗放随意”难题。将卫星遥感反演作物种植面积、土壤含水量与田间土壤墒情监测数据相结合,精准确定灌溉需水量,农田灌溉由“凭经验要水”变为“按数据供水”。

  在骨干水利工程安装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工情参数,实现水利工程“实时监控、应急感应、综合调度、智慧运管”。

  搭建“智慧中枢”新系统,破解水资源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难题。利用总量动态监测、超阈值报警技术,研判水库水量可支撑供水天数,为引水充库和优化配置提供依据,在全省数字孪生建设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