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改革引活水 管护有方抗大旱!德安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破解灌溉用水难题

发布时间:2024-01-08 来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水位下降,土壤缺墒。2022年,长江全流域遭遇61年来最严重干旱,鄱阳湖提前115天进入极枯水期。位于长江中下游、鄱阳湖西北的九江市德安县高塘乡顾田村,全村却无一口山塘干枯,农田未因缺水而减产。这一切得益于顾田村结合实际、大胆创新,率先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让小微灌区有了“大家长”,末级渠系有了管护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得到了健全。

  走在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改革前列的“顾田模式”,是德安县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缩影。近年来,德安县积极探索建立“水改整县推进、水利管养分离、水价精准补贴、水效综合管理”的“四水”机制,形成了农田水利设施“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可持续”的“德安经验”。这项符合南方丰水地区的改革路径和模式在今年大旱中发挥显著作用,提升了水源工程的蓄水能力,对灌溉渠道进行清淤、堵漏、修复,提高渠系水利用率,解决了德安县18万余亩农田灌溉需求,为抗旱保灌稳秋粮提供了水利保障。

  骄阳似火,旱情持续。9月6日,记者来到高塘乡顾田村,村里8个小组,设了8个水管员,对田地沟渠进行管护,确保每一方水都得到一定效果利用。

  村支书戴建托介绍,2019年,顾田村率先在德安县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将村里1600亩田集中流转,承包给种粮大户并签署协议,村委会每年每亩收取15元管理费,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为让用水大户的农田变为节水的潜力股,村委会规定,汛期时,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水库、山塘尽量多蓄水,并委派专人管理。干旱期,只允许白天放水,晚上禁止放水并派专人定量放水、定时开闸,以免管理缺位。如沟渠堵塞滑坡,接到巡查人员报告后,村委会立即派人进行修复。

  “农业水价改革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每亩只需交15元的管理费就可以省去农田水利设施的维养和放水问题,种粮过程既省心又省力。特别是今年大旱,有些大户流转的土地面临水源紧张、粮食减产的问题,而我就没有这种担忧,明年我还要继续流转这里的土地。”种粮大户范金福感受到在顾田村流转土地的好处,更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点赞。

  水利是农业命脉,水利兴则五谷丰。德安县作为九江市唯一的全省首批整体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县,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与总结,建立健全了改革“四项机制”,落实了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四个主体”,推行了农田水利设施物业化维养模式,实现了农田水利设施“管养”分离。德安县水利局局长陈敏介绍说,德安县自开辟农田水利设施物业化维养模式新路径以来,没有因渠道淤塞无水灌溉而发生稻田绝收或严重减产的情况,2021年全县粮食产量比2020年增加72万斤,能够说是喜获丰收,改革成效有力显现。今年大旱之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综合手段提升农业用水效率,缓解用水紧张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位于德安县西北角的湖塘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也是德安县最大的水库,水库蓄水情况必然的联系着15万人口饮水和2万亩农田灌溉问题。早在今年6月底,德安县河湖水库管护湖塘分中心主任程文海结合前期气象、水文等信息,准确预判了今年旱情,提前蓄好了一库清水,留住了2100余万方库容,为饮水抗旱保灌发挥了关键作用。

  “你们看,今年7月以来,高温少雨,累计50天左右降雨量和入库流量登记均为零。”程文海拿着湖塘水库2022年天气、雨情、水情观测登记表介绍,为保障饮水和灌溉用水,湖塘水库自7月19日起开闸放水,平均每天向下游农田和河道放水约50余万方。“多亏了湖塘水库放水,让我们村在大旱之年稳产。”邹桥乡杨坊村村支书吉永保从7月中旬起,就和乡里联系,请求湖塘水库放水保秋收。邹桥乡水利员程文礼根据村里反映的情况,检查旱情及缺水情况,启用28座提灌站,把河道里的水提到田里,有效保障了邹桥乡1.3万亩农田灌溉难题。

  杨坊村种粮大户曹德华流转了1200多亩地,本来还有些担心大旱之年粮食会因缺水大量减产。“当看到湖塘水库一库清水时,心里就踏实多了。”更让曹德华开心的,是实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他流转的土地再也用不着自己请人给渠道清淤,只需每亩多交一点管护费就能保障“用水无忧”,大幅度的降低了管护成本。2019年之前,曹德华曾花费5万多元,解决农田水利设施日常管护。如今,水库蓄水加上高效用水,让他今年稳产有望,对来年种植更有信心。“能抗大旱的田,必然会更有收成。”

  德安县水利局农水站工作人员夏清风和记者说,德安县按照“日常管养、随时维修、养重于修、修重于建”原则,制定《德安县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办法》《德安县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标准》《德安县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制度》《小型水库管理及堤防维修养护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管理办法和标准。乡镇明确用水管理、水利设施巡查、工程维修、水量计量、水费收缴保管使用等制度,建立维养台账,实现日常管护常态化,维修养护标准化,信息接报制度化。同时,坚持两手发力,以政府精准补贴为主体,用水户水费为补充,建立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确保水利设施“安全、高效、经济”运行。

  “铺设低压输水管道后,杜绝了跑冒滴漏,减少了水量蒸发,水利用系数从过去的0.54提升至0.85以上。”记者在德安县河湖水库管护林泉分中心见到德安县水利工程师王小宝,他向记者算了一笔实施了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后的节水账。

  林泉水库是德安县另一座中型水库。今年4月,林泉灌区完成了18公里骨干渠改造,将原先的土质骨干明渠改为地下低压管道输水,布置分水口接通骨干渠和支渠,将水送到了每块稻田,并在每个分水口都安装着阀门开关。自旱情发生以来,林泉水库平均每天向下游农田和河道放水约7万方。但在过去,满足同样的灌溉需求,需要放水12万方。也就是说,铺设低压输水管道可以大幅度节约日均用水量。同时,还有很大成效避免了水权之争。因为这种输水方式,在主管接了流量计,在支管装了水表,用水量情况一目了然。大旱之年,杯水是金。这种节约高效的用水方式,让林泉水库在大旱之年既保障了生活饮用水,又保障了秋粮灌溉。

  孙秋风是林泉乡林泉村种粮大户,也是该村的水管员。“过去七八月间,我们种粮户之间都在交流种什么品种的水稻。因为大旱,今年交流话题变成了灌溉用水够不够。”孙秋风和记者说,他没有这种担忧,因为今年种植了700亩水稻,有500余亩采用了节水灌溉方式,有很大成效避免了干旱带来的影响。在林泉乡林泉村山上黄家支渠分水口,孙秋风还介绍了地下管道的情况:“你看,管道灌溉很方便也很快捷,只要打开阀门那个水就来了。”

  九江市水利局工管中心水库灌排科科长余昭里介绍,政府采取“上级补一点、政府出一点、农户收一点”的方式,落实管护经费,解决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资金问题。既在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又促进节约用水。德安县整县推进,通过实施改革,群众节水意识逐步的提升,农业用水管理更加有序,大水漫灌已基本消失,精细化、经营化、大户化耕作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已初步形成。在今年大旱之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机制运行,有效破解了用水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