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4 来源:新闻中心
首页专 题新闻专题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辉煌成就
安徽省地处南北地理分界线、南北气候过渡带,境内河流水系众多,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旱灾害易发、频发,水患曾经是江淮儿女的心腹之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了国家“江河战略”。安徽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节约保护、农村供水保障、河湖管理等工作,用全国占比2.61%的水资源量保障了全国占比4.24%人口的用水需求,为全省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治水兴水的奋进乐章在江淮大地奏响。
2020年汛期,长江、淮河、新安江、巢湖同期发生了罕见大洪水,安徽省上下众志成城,夺取了防汛抗洪的全面胜利——没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重要堤防没再次出现损毁,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没有受到冲击,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工作没有受到影响。
2012年,长江支流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开工,总投资28亿元;2013年,进一步治淮项目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行洪区工程开工,总投资56亿元;2016年,重大引调水项目引江济淮工程开工,安徽段工程总投资875亿元……水利工程项目投资纪录不断刷新!
安徽省委、省政府谋划实施“双十双千亿”工程,迈出治水新步伐。长江华阳河蓄滞洪区,长江马鞍山河段、芜湖河段、安庆河段整治,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巢湖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正阳关至峡山口段行洪区调整等一大批工程陆续开工建设。
截至目前,安徽省累计建成5级以上堤防1.8万公里、水库5300多座、泵站2万多座、规模以上水闸4200多座,防洪减灾体系逐步完善,江淮安澜的梦想照进现实。
2024年5月至6月,引江济淮工程两次实施跨区域调水,累计调水约2.2亿立方米入淮河,有效保障了城乡供水安全和夏种关键期灌溉用水。
引江济淮工程作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惠及供水人口5100多万,改善灌溉面积1800万亩。长江水从凤凰颈枢纽和枞阳枢纽出发,流经巢湖、翻越江淮分水岭后进入淮河,四路北上至皖北及豫东地区。工程贯通菜子湖、巢湖、瓦埠湖三大湖泊和淮北平原骨干水系,盘活了新老水源,激活了新老水系,是改变全省水资源配置格局、守住用水安全底线的战略性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也是水利与水运深层次地融合、借水行舟的典范,形成了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我国第二条南北水运通道,并与京杭大运河组成我国第一个“井”字形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络,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四方。
在蓄水工程方面,下浒山、月潭、江巷等大型水库,粮长门、扬溪源等中型水库陆续建成。安徽还对两座大型水库、28座中型水库、2300多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全省水库总库容超200亿立方米。
汩汩清泉润民心。安徽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目前已实现第一批13个县区地下水水源替换的阶段性目标。全省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7100余处,惠及人口5000多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
2022年,安徽淮河以南地区发生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通过蓄、引、提、调科学调度,全省水利工程向城镇和乡村居民和农业灌溉供水约209亿立方米,实现了大旱之年粮食丰产,保障了城乡供水安全。
从1958年起,历经14个春秋的奋战,依托大别山水库群,安徽建成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全国最大灌区——淠史杭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1060万亩。
如今,淠史杭灌区以不到全省1/7的耕地,贡献了全省1/5的粮食,使昔日贫瘠之地变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粮仓。同时保障了全省1/3以上地区生产总值的用水需求。
包括淠史杭灌区在内,2012年至2020年,安徽实施了7处大型灌区、119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累计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000万亩。“十四五”期间,安徽再投资50亿元,接续实施7处大型灌区、93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安徽积极依托重要水源工程新建大中型灌区,开工建设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2万亩;建设怀洪新河灌区工程,设计灌溉面积343万亩,可年增粮食产量近10亿斤。
目前,安徽拥有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11处,合计灌溉面积1991万亩;灌溉面积1万~30万亩的中型灌区462处,合计灌溉面积1833万亩。大中型灌区覆盖了全省46%的耕地面积、70%的水田面积,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6913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3,为江淮粮仓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水支撑”。
安徽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快速推进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建设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廊。
河湖长制推动河湖长治。安徽省共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5.29万名,覆盖全省江河湖泊,推动系统护水管水。目前,安徽已建成新安江、明湖等一批富有徽风皖韵的幸福河湖。
水生态空间管控日益规范。安徽完成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管理范围划界,以及国家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空间划定。全方面开展跨市河流水量分配,全力推动生态流量管控工作。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方兴未艾。安徽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水生态文明城市等试点建设。加强河湖管护,深入推动“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着力推进河道采砂综合整治。河湖面貌显著改善,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202平方公里,全域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实现“双下降”,水土保持率达到91.6%。
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新征程中,水安全保障至关重要。安徽将进一步锚定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扎实做好水安全有力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显著改善、水环境有效治理等各项工作,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水利实事,推动安徽水利高水平发展走在前列。
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中国水利报社纪检监督举报信箱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