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水利复习:节水灌溉对生态环境有利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6-02 来源:杏彩app客户端下载

  :建设工程教育网是国内超大型的工程类远程教育基地,凭借其多年辅导经验,聘请国内权威考试辅导专家,依托专业、庞大的教学服务团队,采用高清课件、移动课堂等先进教育学生的方式,强力推出二级建造师等

  节水灌溉的最大的目的之一是降低灌溉用水的无效损耗,依据农作物的实际需求量,结合当地实际水资源情况,以提高灌溉用水的效率为出发点的一种现代的灌溉技术。这种灌溉技术有利于获取最优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技术保证。一般而言,农业用水包括了获取水源、输送配水、农田浇灌、农作物吸收水分等4大主要环节。因此,要想从生态环境角度评价节水灌溉技术,必须细化节水灌溉对各个相关生态的影响。

  首先,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实行,对灌溉区的气候环境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大规模的灌溉还会改变局部区域空气中的湿度、温度等,同时对土壤的湿度、温度、盐碱度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改变灌溉区农作物的生长和种植情况,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其次,即使是小规模的灌溉也会对当地的气候环境能够造成一定的影响。

  灌溉区对水资源的大量引用和浇灌,会增加这个地区土壤、植物等的蒸发蒸腾量,同时也会提高大气的湿度。而对气温的影响,则表现在降温上。由于地表温度和气温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进行灌溉时,对地表温度也会带来较大的影响。据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有关的资料表明,灌溉区内的空气中水分含量比另外的地方普遍提高了8%,地表的平均年蒸发量也会增加300~400mm,且地表温度与气温的差值普遍高出了0.7℃。此外,受灌溉区局部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影响,区域内水面的蒸发量也会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发生明显的变化。气温的降低和空气中水分含量的提高,会降低水表面的蒸发量。以河套地区为例,在自然条件下,水面平均蒸发量大约为1500mm,而采用灌溉技术后,其蒸发量会减少1000~2000mm。

  研究表明,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不仅会影响地区的气候环境,对农田的小气候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能增加土壤的湿度,提高土壤热容量,从而增加蒸发的水汽,增大蒸发吸收的潜热,最终使得昼夜间土壤、地表温度的变化趋于缓和。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循环,在冬季能够正常的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来提升地表温度,为农作物起到保温的作用,降低霜冻对作物的损害。在夏季,节水灌溉具有降温的效果,提高空气中的湿度,降低高温和干热给作物带来的危害。

  相比节水灌溉对局部环境的影响而言,大规模的灌溉对水文循环的影响更为突出。它能够最终靠对区域降水量、蒸发量的影响,来改变原来的径流规律,从而改变原有的水文循环。同时,节水灌溉对水文循环的作用还表现在,其能够最终靠改变地表水、地下水等的径流量和速度来改变区域的水体结构。

  节水灌溉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尽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使各地区的水源得以充分利用,进而达到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应。一味无节制的大量引用水源,不仅不利于缓解目前我国严重缺水的状况,也不利于改善水文循环,更不利于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终将受到大自然对人类无知的严酷惩罚。节水灌溉技术是目前最为经济、有效的灌溉技术,其能合理的调节引用的水资源,在丰水年份能够正常的使用较少的水量,对农作物进行浇灌,以减少潜水蒸发,更有助于防止土壤沼泽出现盐碱化的情况,有利于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在降水量不足的情况下,节水灌溉技术能用最少的水量达到最大的产出率,有利于缓解土壤干旱、农作物缺水等不良状况。因此,节水灌溉技术的合理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局部水文循环情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节水灌溉技术对地表水的作用,主要从两方面出发:①水质;②水量。在水质方面,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要求使用最合理的水源,结合科学的输配方式,在源头上保证了原有水资源不被污染,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的质量上的问题。另外,节水灌溉技术对灌溉用水的回排也做了一定的保护的方法,保证最合适的灌溉水量,防止过度的灌溉导致多余水量重新流人地表,造成地表水被严重的污染。在水量方面,节水灌溉技术在使用前,都会事先对各类农作物的实际需水量做精确地计算,并结合当地气候环境等情况,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所引用的水资源,尽量不去破坏地表原有的水量,以期保护地表水环境。

  众所周知,灌溉技术的优劣与否,直接影响着地下水位多年和年内变化的多少。对作物的浇灌难免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灌溉水量计算不规范,在灌溉水较多时,会使地下水位上升幅度过高,相反,则会使地下水位上升幅度过低。而对地下水而言,水位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合理地调节地下水环境,极度影响着地下水的循环系统。与地表水环境一样,节水灌溉技术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水量上,也体现在水质上。一旦灌溉用水过多,会出现多余水量回排的现象,严重污染原来的地下水环境,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构建。

  合理、科学的灌溉技术对土壤湿度、肥沃程度、温度等状况拥有非常良好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土壤环境的改善。相反的,不合理、不科学的灌溉技术则会对土壤结构带来严重的破坏作用,使土壤易出现沼泽化、盐碱化等现象,严重恶化了土壤正常的环境。根据有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北部地区大约有667万hm耕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采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引起的。长期以来,不良的灌溉技术、无序的灌溉方式,严重破坏了水土、水盐的动态平衡。再加上,灌溉后会造成地下水位迅速提升,从而加大了土壤表面的蒸发量,使土壤表层盐分相对增加,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与此同时,不合理的灌溉也对农田土壤造成不一样程度的侵蚀。而如果采用于节水灌溉技术,则可以大幅度消除上述弊端,对土壤环境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及时调节土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