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幸福 河你一起丨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4-09-19 来源:行业动态

  “我省现有引黄大中型灌区56处,设计灌溉面积1840.58万亩。”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祝云宪表示,近年来,省水利厅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习法治思想、习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论述,积极践行习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思路,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夯实粮食安全水利根基。

  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高位谋划灌区一张图。2019年以来,省水利厅编制完成《河南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全面完成全省299处大中型灌区一张图绘制,为全省灌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劲动力。

  补齐工程短板,快速推进灌区建设改造。2019年以来,省水利厅谋划实施了26处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和现代化改造。通过灌区现代化改造,新增恢复灌溉面积4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5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4亿多公斤,为确保我省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提供水支撑、水保障。

  科学制定计划,持续强化标准化管理。省水利厅通过开展动态研判,根据雨情、水情、墒情、农情,科学调度引黄灌区引水灌溉,远送多浇,努力扩大灌溉和补源面积,5年间56处引黄灌区总计引水超150亿立方米,充分保障了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确保了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2024年6月份抗旱应急期间,32处黄河干流引黄灌区引水流量最大达到411立方米每秒,创小浪底调水调沙以来引黄流量的历史新高。

  人民胜利渠1952年4月建成通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下游修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

  “近年来,人民胜利渠保障中心紧紧扭住灌区高水平发展这一第一个任务,守正创新,全面发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河南省人民胜利渠保障中心主任、河南省西霞院输水及灌区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卢凤民说。

  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搞好供水服务。面对黄河河槽大幅下切及主流南滚对引水带来的不利影响,人民胜利渠保障中心通过建设应急引水工程等措施,全力以赴保障灌区用水。2019年以来,共引水13亿立方米,年均灌溉100万亩次,为灌区粮食生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

  节水优先,努力打通渠道“最后一公里”。快速推进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改造干渠、支渠,向田间供水能力有效增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多措并举,着力根治引水难问题。积极推动人民胜利渠穿黄河大堤涵闸改建,同步推进新渠首闸、滩区渠段改造,降低高程。积极地推进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工程建设,目前工程主体已经完工,可为人民胜利渠补充稳定优质水源。制约灌区发展20多年的引水难问题即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锚定目标,全方面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实施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不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获得和保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是全国首批、河南首个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的灌区。

  陆浑灌区是河南省大型灌区之一,范围涉及伊川、汝阳、汝州、巩义等七个县市,共计34个乡镇,470个自然村,设计灌溉面积134.24万亩,受益人口155.86万。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5周年以来,河南省陆浑水库运行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灌区建设管理与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让灌区真正成为群众的‘幸福渠’。”河南省陆浑水库运行中心主任游巍亭说。

  发挥工程效益,保障粮食安全。陆浑灌区始终以保障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宗旨。5年来,陆浑灌区渠首年平均引水量在1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用于农业灌溉的年平均用水量5000余万立方米,年均灌溉农田超过20万亩次,确保了灌区粮食稳产丰收。

  加强用水管理,实施精准调控。陆浑灌区积极探索新时代节水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坚持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科学配水,结合灌区用水单位需求调配引水流量,实现精细化管理。

  推进工程建设、节水效益凸显。陆浑灌区自2021年开始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项目的实施使灌区骨干工程输水效率显著提升,灌溉时长由30天缩短为20天,受益区亩次平均用水量下降17%。

  积极探索,加强“智慧灌区”建设。积极尝试数字孪生在灌区应用,借助“智慧灌区E平台”,推进灌区数字化、调度智能化建设。

  一渠碧水,润泽豫西大地;民生水利,惠及河洛万家。站位新时代,陆浑灌区紧紧围绕现代化灌区建设目标,奋力谱写灌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

  三义寨引黄灌区位于黄河下游,是沿黄水利灌溉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下游输送引黄用水的重任。灌区涉及开封市及商丘市9个县(区),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26万亩。

  “习的重要讲话为黄河流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激励了沿黄广大干部群众。在此引领下,三义寨引黄灌区积极行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贡献力量。”河南省豫东水利保障中心三义寨分中心主任杨松林说。

  今年5月至6月,灌区降雨量明显偏少,加之持续高温天气,土壤失墒严重,抗旱保供水迫在眉睫。为保障供水稳定,三义寨灌区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多措并举保障泵机在盛夏高温环境下安全运作;科学调配水资源,在确保灌区居民饮水安全的前提下,为沿渠农田灌溉提供水源支撑。

  既要保障居民饮水,又要满足农田灌溉,原有泵机明显“吃力”。三义寨分中心立即研判协调,并连夜增泵。用电协调、平台构筑、引水池开挖……6月14日夜间,三义寨泵站灯火通明,工作人员经过9个多小时的忙碌,终于架起了泵、铺设起水管、接通了电路。6月15日凌晨,泵站原有水泵及应急水泵全部开启,灌区用水需求得以满足。截至6月20日8时,2024年累计向灌区供水超1亿立方米。

  据统计,自1994年新三义寨引黄工程通水以来,累计引用黄河水达80亿立方米,所辖工程被灌区人民誉为“生命线”。三义寨分中心将持续履职尽责,为“豫东粮仓”多引、远送、供好每滴黄河水,奋力书写灌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

  大功灌区位于河南省黄河以北的豫北平原,处于我省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范围有新乡及安阳的封丘、长垣、滑县、内黄,具有农业灌溉、洪涝水跨流域调度、地下水回补、生态供水等功能,多年来在保障灌区内粮食稳产高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引黄灌区现代化改造是贯彻落实习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重要体现,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四水同治’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推进河南新时代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大功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灌区内水资源紧张问题,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河南省大功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申继先说。

  2024年5月下旬以来,高温天气持续,农田旱情持续升级。为全力做好大功灌区引水抗旱工作,按照省水利厅工作部署,大功建管局及时组建工作专班,协调沟通灌区受益各县开展联合调度;督导排查灌区工程短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疏挖引水工程,解决卡口问题等方式,提升了灌区抗旱应急供水能力,全面实现多引远送目标。抗旱应急供水期,大功灌区达近年最大引水流量56立方米每秒,累计引水5300万立方米,圆满完成引水抗旱工作任务。灌区改造的工程效益在今年引水抗旱保种上得到了充分诠释。

  下一步,大功灌区建管局将通过高质量的工程建设来实现更科学精准蓄水、管水、调水,为灌区提供安全、持续、可靠的灌溉用水,发挥灌区水资源最大效益,夯实粮食生产水利根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金秋9月,2024年增发国债灌区改造项目之一的濮阳市南小堤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4年度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这是濮阳市抢抓战略机遇助推灌区高水平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濮阳市近年来始终致力于灌区现代化管理上的水准提升,延伸河长触角,将灌区工程纳入河长制管理体系,确保灌区输排水通畅;推进灌区标准化管理创建,渠村、南小堤、彭楼、邢庙灌区被评定为省二级灌区标准化管理单位;推动灌区信息化建设,“十四五”期间计划改造提升9个灌区信息化水平,并打造于庄灌区数字孪生先行先试点;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科学制定年度供水和月度动态供水计划,多举措拦蓄用水减少供水矛盾。

  6月以来,濮阳市连日高温少雨,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在抗旱保丰收的关键时刻,濮阳市水利部门紧紧依托黄河水源,充分的发挥9个灌区、12个引黄口门和现有渠系、调蓄工程,打通灌溉水源渠道,最高引水流量达133立方米每秒,日引黄河水1100多万立方米,抗旱期间共引黄河水1.3亿多立方米,充分保障了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确保了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

  “2019年以来,濮阳市各灌区累计引水超35亿立方米,为全市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水保障。”濮阳市水利局局长石孝广告诉笔者,“下一步,我们积极践行习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思路,紧紧抓住黄河流域高水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抓实重点项目,夯实工程基础,提升灌区现代化建管水平,全方面推进灌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黄河流域经济繁荣、粮食安全、生态改善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