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25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app下载
今年,新疆启动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以小麦、玉米为重点的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全年计划增加480万亩粮食种植培养面积。如何用足、用好、用活水资源,关系着自治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自治区各地正抢抓农时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新疆农业农村部门与水利部门密切配合,围绕服务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方面推进农业深度节水,做好农业用水精准调配,确保农作物实现应灌尽灌,不断夯实农业强区发展根基,努力再夺丰收年。
在新疆,农业用水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91%以上。水当之无愧成为自治区农业发展的“牛鼻子”。
近年来,自治区持续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问题得到不断改善,用好来之不易的水资源,让每一滴水在促进农业增产中发挥作用已成为生产者的共识。
泽普县是叶尔羌河流域的农业大县。4月以来,该县古勒巴格乡艾格日铁热克村的冬小麦已完成第二遍春灌,农户达吾提·艾力克家的20亩小麦顺利返青,长势良好。
“今年春麦浇水量足、间隔时间也短,小麦苗青明显好于往年。” 达吾提高兴地说,春季用水量高峰时的“卡脖子”旱没了,春小麦马上能浇上第三遍水,今年增产丰收大有希望。
今年,不仅“卡脖子”旱不在了,农民还能根据小麦生长需求浇足水,原因何在?
答案是基础设施和精准调配共同作用的结果。去年,叶尔羌河来水较大,上游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充分蓄水,为今年春季农业生产用水做好充足准备。春季农业生产启动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与水利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根据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增报用水计划,水利部门按照周调度、旬计划、月调整、年控制的原则,及时下达水库调度指令,最大限度保障各类农作物灌溉需求。
“全村4000亩小麦长势都很好。” 艾格日铁热克村党支部书记努尔曼古丽·阿卜力米提说,现在不愁没水了,村民们把工作重心放在田间管理上,努力提高小麦单产水平,获得更好的生产效益。
4月22日,在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小土古里村,农户操作植保无人机在麦田中喷洒农药。陶维明摄
春季缺水的紧巴日子正在成为历史。今年以来,新疆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做好农作物种植情况调度,协助水利部门分作物、分县市、分灌溉周期,科学制定农业灌溉用水供水计划,充分保障农作物灌溉用水,特别是粮食作物灌溉用水需求,自治区返青冬小麦苗情普遍好于常年中等水准,在田粮食作物总播面积已达2000余万亩,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的五成以上。
今天,行走在南北疆广袤农村,随处可见整齐的条田向远处自由伸展,片片零碎的地块被集中起来,围绕着它们,路、渠、林、电等各项配套设施,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高标准农田,显示着新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步和飞跃。
这进步之中,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最显著。相比普通农田,高标准农田平整后集中连片、基础设施完善、土地肥沃,具有排灌方便、利于农机耕作,高产稳产等优势,能深度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规格要求,也是确保我区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高标准农田地块平整,灌排设施完善,适宜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 奇台县西北湾镇柳树河子村村民冯汝刚说,这两年,智能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小麦产能,他管理种植的2600亩小麦亩均增产约50公斤,化肥的使用量下降了三分之二,亩均用水量也降低了一半,真正的完成了节本增效。
4月4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加尕斯台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农户在查看冬小麦地铺设的滴灌带,准备春灌。华岩明摄
近年来,自治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争取资金,强化多元投入,加强制度保障,狠抓项目建管,加强技术支撑,积极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2年底,自治区(地方)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600余万亩,占自治区耕地面积的40%以上。
今年,自治区(含兵团)已下达4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各地在建设高标准农田过程中,将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聚焦永久基本农田,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自治区认定的“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自治区将立足农业水土资源矛盾突出的现状,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实施高效节水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据测算,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农业生产可实现亩均节水70立方米左右,粮食产能能大大的提升5%至2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增加30%至50%,农民种植环节亩均收益提高100元至200元,农田基础设施的条件进一步得到一定的改善的同时,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实现同步提升。
精准科学的水资源调配、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为节水高效农业创造了牢固基础。在此基础上,一系列配套技术的推广,则让节约用水成为自治区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过程中的一种常态。
4月27日,兵团第一师二团职工在棉田驾驶机械进行中耕作业。该团采用“干播湿出”、“一膜三带”等种植新技术播种的棉花长势喜人。陈健生摄
这两年,一项名为“干播湿出”的生产技术在南北疆主要棉区得到快速推广,该技术不有必要进行春灌就可以直接进行播种, 再依靠膜下滴灌方式给水,不仅节省大量水资源,还有效提升了棉花出苗率。
4月中旬以来,轮台县哈尔巴克乡哈尔东村的棉花进入播种期,装有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的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就能完成地膜、滴灌带铺设、播种、覆土等精准作业,先进的农机配合科学的农艺,让当地棉花种植大户徐远江感受颇深。
“干播湿出技术的推广让棉花生产水平提升了一大步。” 徐远江说,采用“干播湿出”技术播种棉花,亩均节水20%以上,成本降低15%左右,亩均增收500元左右,该技术帮助农户有效应对水资源紧缺的短板,相关配套技术的集成将探索出棉花高效节水生产的新模式。
依托高标准农田实现推广普及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也发挥出相似的作用。近年来,布尔津县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施肥技术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内容,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使之成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技术支撑。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了用工成本,还节约了水肥资源。”布尔津县打瓜种植户张伟说,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使生产环节节约肥料50%,综合提升产量40%,每亩打瓜降本增效30元至50元,节本增效成效显著。
近年来,新疆农业农村部门及科研单位选派技术人员持续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每逢关键农时,选派专家、技术骨干组成专家调研指导组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让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有关技术直抵生产一线,引领生产转型升级。
2022年,自治区支持各地推广干播湿出技术3324万亩,实现节水50亿立方米左右,自治区通过加强统一管理、科学系统调度,累计增加供应灌溉用水49.54亿立方米。(记者 刘毅)